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医药卫生正文

跨国药企瞄准中国市场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4-10 浏览次数:76
跨国药企瞄准中国市场   近些年来,跨国制药企业日益把中国作为重要的生产基地。一方面,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,本土生产更接近终端市场;另一方面,中国工厂相比在欧美的工厂,拥有更低的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优势。
  
  本土化生产成战略
  
  诺华并不是在中国增资布局生产的唯一一家医药跨国公司。在过去几年中,国际医药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入,布局生产。2012年,阿斯利康斥资2亿美元在江苏泰州建立新的生产基地,同年,赛诺菲北京工厂第二阶段项目也已启动。
  
  一方面是在中国火热的工厂建设热潮,而另一边却是全球其他地区的工厂却纷纷关闭或出售。
  
  业内人士对此解读:工厂的关闭是由于当地市场的萎缩,产能无法全面发挥;而另一些工厂关闭,则是由于很多专利药物到期之后,原研厂家在当地无利可图,关闭或许是更好的选择。而随着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,选择中国本土市场生产已经成为跨国制药企业首要选择。
  
  谈到中国工厂的扩建,诺华制药(中国)制药运营副总裁盘虹指出:“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是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,其中有一个产品是用于出口。”
  
  相比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工厂50%产能都是针对欧美市场,制药企业的中国工厂更多的是面向中国市场,对于这一点,制药企业已经有详细的规划。
  
  “昌平工厂第二期扩建的初衷,首先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。”徐海瑛指出:“从更高的层面来看,诺华作为制药行业里领先的企业,研发投入是制药行业里最大的。我们昌平工厂所有的主打产品也是原研型的药物,未来我们要把更多创新药物带到中国,因此,我们希望在生产上做一些准备,以更快地实现创新药物的本地化。”
  
  此番新工厂竣工对于在高血压领域独树一帜的诺华制药来说,是最大的利好。盘虹指出:“昌平工厂生产的产品中,高血压产品占很大一部分。我们的高血压产品在中国发展得很好,目前生产的这些产品组合,未来几年也都会有很好的发展。”
  
  无独有偶,2013年1月18日,葛兰素史克(GSK)也对外宣布,已经进行大量投资以提高公司在华本土化生产率。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马克锐表示:“2009年GSK在华销售的产品量中3成是在本地生产的,预计2013年年底这一比例将提高到75%左右。目前GSK健康保健品方面,中国业务销售中的95%都已实现了本土化生产。”
  
  “GSK已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来提升产品本土化的生产率,会做进一步的投资来保证这一计划的实现。”马克锐指出,公司最近刚刚把3个产品的生产本土化,预计到明年年底还有7个产品的生产也会本土化。
  
  加快新产品入华
  
  跨国企业积极扩充产能的目的,除了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药品需求,也是为了加快其创新药物在中国尽快实现落地。无论是诺华还是葛兰素史克,其在中国并非建设成本低廉的工厂,而是要把新产品更快带入中国市场。
  
  “从战略规划来看,这个方向是早就确定的,但是战略方向确定以后,还需要很多的步骤去实施和执行。创新药物的本土化生产有一个挑战,就是国家新药注册的程序比较慢,中国很难在早期参与到临床实验中去,因此国内新药注册会落后于其他地方,不完成注册就不可能在中国生产、上市。”徐海瑛指出。
  
  中国区的产能占比过低的问题已引发了多方面的风险。目前,多数制药企业在华工厂都未能完全担负起旗下药品的大部分产能,依赖进口的旧模式未破也使得药品在注册获批等流程上有所滞后。
  
  此前GSK旗下疫苗产品就曾因为国家药典修改,公司受制于全球化生产,而没能跟上中国要单对配方的修改,最终因为配方未满足新药典的要求而被停止销售。
  
  现在,在跨国药企的新思路中,产品只要在中国市场上注册,便希望能尽快进行本土化的生产。“新产品在中国上市时,从一开始就在中国生产,无需进口。”在工艺上,可以及时和中国监管部门沟通,保证产品能够顺利生产。
  
  目前,诺华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做好研发和生产的结合,诺华称之为“Launchexcellence”。盘虹表示:“当一款新产品推出的时候,如何保证这款产品生产也能很好地实施,确保最后生产出的产品稳定、报废少、质量高,这其中有一套完善的流程,在研发的中、后期,生产部门及质量部门必须考虑如何与研发团队合作,将产品顺利带入生产流程。”
  
  据徐海瑛介绍:“诺华在苏州还有一个生产与研发基地,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这方面的研究。他们会针对大批量生产前的环节进行研究,其中有一部分人员就属于开发团队,进行研发和生产环节衔接的研究。”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